政策法规

天津市民政局培树金品牌 构建金字塔 加快发展天津特色、群众满意的养老服务

  天津市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秉持“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理念,培树金品牌、构建金字塔,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跨界融合,大力培树“津(金)牌养老”服务品牌,养老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一、坚持规划引航,推出“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

  “津(金)牌养老”是贯穿《天津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一条主线。其基本思路是“1566”,即塑造1个品牌,实施5大工程,夯实6个支撑,实现6大目标。

  (一)1个品牌。具体为:以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经验为模板,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以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网络建设为骨架,以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合一”跨界融合,把养老服务综合体办到百姓家门口,进一步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三边”(发展“家边”—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身边”—组织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床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四不离”(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熟悉环境、不离熟悉朋友)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居家老年人医养康养服务需求。

  (二)5大工程。一是“兜底”工程,从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福利制度和基本养老服务三个方面回答了“兜什么、怎么兜”的问题。二是“组网”工程,围绕“市级一平台、区级一中心、街道(乡镇)一阵地、居(村)一场所、家庭一床位”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回答了养老服务设施“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三是“福老”工程,重点从居家、社区、机构、农村、普惠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六个方面回答了关于天津养老的“养什么、怎么养”的问题。四是“信用”工程,从标准评估、质量监管、风险监测三方面回答了养老服务监管“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五是“科创”工程,主要阐述银发经济、老年用品产品、智慧健康养老三个方面回答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一起抓、两手硬”的问题。

  (三)6个支撑。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天津“津(金)牌”特色的养老服务,离不开持积极老龄观的环境,离不健康老龄化理念、离不开养老人才队伍的壮大、离不开土地规划,离不开金融、银行、保险等投融资的支撑,更不开数据时代的信息环境。

  (四)6个目标。通过建设“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五高一多”的多元惠老养老格局。一是高覆盖的基本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二是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三是高智能的养老服务平台更加便捷,四是高效能的养老服务管理更加完善,五是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市场更加繁荣,六是多要素的养老服务支撑更加坚实。

  二、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金字塔”养老服务体系

  “津(金)牌养老”不是单纯塑造一个品牌,而是多维构建管理系统、服务系统、投融资系统、社会组织参与等,打造一个“金字塔”式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夯实政策、设施、监管、安全四方塔基,树稳市场、要素、平台三根塔柱,发展一个塔尖。

  (一)夯实四方塔基。一是政策之基。强化依法推动,全国首发并大幅修订《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居家社区养老专设单章8条,规范和引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出台“1+2”政策,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和居家探访制度,为全市养老服务长远发展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强化政策扶持,近5年以来,先后出台或修订50余项养老服务政策文件,涵盖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照料中心改革、社区延伸服务等具体政策。二是设施之基。坚持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区级层面,16个区均完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街道乡镇层面,169家综合体相继投入使用,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年底前乡镇完成60%;社区村层面,建成照料中心1357个(社会化运营和社会力量兴办的630余家,占比45%以上),托老所16家,老人家食堂1701家,社区延伸服务机构53家;全市养老机构(含养老服务综合体)415家,各类床位总数达8.12万张,社会办养老机构占比83%,形成国办和社会办养老机构优势互补、有序发展的格局。三是监管之基。综合监管全覆盖,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天津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4大方面、40条措施,30个部门单位协同监管,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监管贯穿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标准全链条,先后制定了《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规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规范》等17个养老地方标准,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提供标准规范支撑,其中关于膳食的标准上升为民政部行业标准。服务评估全方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对申请养老服务(护理)补贴的老年人实行“先评估后服务”,对符合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行“先评估后补贴”,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安全服务水平。四是安全之基。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和反诈骗双战双赢。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2022年7次调整封闭管理措施,持续开展养老院专项督导行动和养老机构疫苗接种再攻坚暨防疫措施再落实行动,制定并实施“两个方案一个演练”,提前拨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机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始终走在全社会前列。打赢养老反诈骗攻坚战,开展养老反诈骗专项行动,建立“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组织“十个一”宣传活动,摸排25条线索,清退非法集资1200多万元,有关做法作为典型经验在国家处非联办《处置非法集资动态》中全文转发。

  (二)树稳三根塔柱。一是树稳养老市场塔柱。坚持合理配置资源,开展“三个对接、一个发展”系列活动。坚持资源互补,邀请国家开发性银行开展“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讲座,疏通养老服务综合体投资难、融资少的堵点;会同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天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吸引更多资金支持天津市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坚持区域互鉴。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管用”统筹推进资源对接会,为27个优质品牌企业(社会组织)和16个区多个街道(乡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破解养老服务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瓶颈。坚持政企互动。会同金融局组织银行保险业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对接会,推进“银政企”三方会谈,畅通养老服务综合体资金、场地和管理资源对接渠道。二是树稳要素合力塔柱。依托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组织27个成员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养老难点、堵点、痛点,助推养老服务取得新成效。坚持工程共建,市委市政府连续第16年将养老服务纳入20项民心工程,今年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00个,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1000人,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坚持绩效共考,发挥指挥棒作用,连续3年将“一老”列入全市绩效“深化重点工作任务专项考核”,作为加分项内容,对16个区养老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坚持社会共济,2022年,委托10个社会组织开展失能家庭照护者培训,努力实现“一培训两培育”目标,目前已完成1102人次;会同市教委,委托天津职业大学设立天津市养老服务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天津市养老服务科研基地;支持泰康健投公司在天津市发展养老康复体验中心,成功在亚布力论坛期间签约战略合作备忘录。坚持成果共享,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通知》,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供给;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措施》,推出26条措施,助力养老机构和养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推动养老服务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三是树稳网络平台塔柱。建设市养老服务智能平台,以全市养老服务大数据为基础,贯通市、区、机构三级用户,实现政策、资源、服务、监督一网通办,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养老服务,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三)发展一个塔尖。即,推动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塔尖。把“开门办民政、人人当专家”作为推进全市民政和养老工作的“金钢钻”。通过更精准、更暖心、的服务,使“津(金)牌养老”给天津老年人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聚焦基本养老,在兜底服务上下功夫,让普惠养老成为天津高地。进一步聚焦农村养老,在农村养老发展模式上出实招,让农村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聚焦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上做文章,让银发经济成为津城发展的新支点。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施“津津有味”养老服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通过“一补贴九服务”,努力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分层梯次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专业化,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一是建立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补贴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低保、低收入、失能等7类人,按照轻、中、重度等级给予200、400、600元现金补贴,目前,已实现城乡统筹。二是大力发展日间照料服务。依托照料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餐饮、休息、娱乐、简易护理等服务,让老年人白天与老伙伴共享颐养服务,晚上与子女同享天伦之乐;鼓励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采取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吸引专业的社会组织和智能化养老企业承包运营照料中心,每个每年给予12万元的运营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照料中心,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开办照料中心,缓解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压力,创新和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三是落地老年人助餐服务。从解决老年人迫切的一日三餐问题入手,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通过补老人和补企业并举的“双补贴”方式(老年人3元,老人家食堂2元),激活供需两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四是探索智能养老服务。2019年,2家公司被授予“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称号,河东区东新街道被授予“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称号,4家公司9款产品、2项服务入选2020版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2021年,1家企业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科技赋能智慧适老——天津市打造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和智慧康养社区”入选全国第一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名单。五是创新嵌入式服务。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三入四嵌入一床位”服务,打造“居家-社区-机构”接续式综合型服务。六是激活志愿助老服务,发挥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优势,开展“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专项行动,在56所大中小院校插花式铺开,委托10个社会组织为1120位失能家庭照护者开展培训。七是实施长期照护保险服务,500家养老服务机构成为定点机构,占比73%。八是启动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在滨海等6个区开展试点,新建床位1020张。九是协助医养结合服务,全市13%的养老机构取得医保资质,18%内设医疗机构,100%与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

  四、坚持典型引领,打造天津特色养老服务

  围绕“津(金)牌养老”,坚持因地因时因势制宜,重点打造嵌入式养老和养老试点两张天津特色品牌。

  (一)嵌入式养老牌。从发展历程上看,有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17-2018年):鹤童金融街托老所、和平益美嵌入式养老院等初具嵌入式萌芽。二是发展阶段(2019-2020年):民政部88号文下发以后,我们乘势而上,依托河西试点和河东、南开、静海、和平4个区的居家社区养老试点。河西区精耕细作,举全区之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20年经过思想碰撞,“嵌入式养老服务”写入《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修订版,嵌入式养老服务在天津进入依法推进时期。三是覆盖阶段(2021-今):2021年,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定义了内涵外延,规定了发展思路,全市按照“1+N”的思路发展嵌入式机构。成为2021年市深改委员会年度重点工作;连续两年纳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民政部又相继把河西区、河东区列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多年实践结出硕果,河西区为全市创造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2022年已实现街道全覆盖,今年乡镇综合体建设将覆盖60%,提前两年实现民政部“十四五”规划指标。

  从特点上看。一是复合型。在布局上,我们将街乡镇综合体和嵌入式服务机构合二为一,规划引领、科学布局,集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在功能上,使嵌入式机构打破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界限,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综合型服务,鼓励“公益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五位一体运营模式,承上启下衔接。我们将民政部要求的四个功能细化为“三入四嵌一床位”(三入指,入托服务、入照服务、入户服务,四嵌指嵌餐服务、嵌智服务、嵌康服务、嵌护服务,床位是指家庭养老床位)八个子项,落实落地,造福老人。二是激活力。一方面,激发区政府为民造福的内动力。在十四五补短板阶段,“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至关重要。民政部养老服务司领导到河西调研深有感慨,说:“河西区委区政府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补齐了几十年的欠账。”综合体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民心工程、跟进绩效考核,这套一票否决的组合拳还是奏效的。另一方面,激发社会力量资源对接活力。我们不仅交任务、压担子,还搭建平台,打样促学,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引导学着干、学会干。我们组织国家开发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开展了“一讲座、两对接”活动。其中一个专场就是为街乡镇综合体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如何用好政策,打包融资而召开的。我们会同金融机构编写引资成功案例,印制品牌机构和各区民政局通讯目录,安排在资源对接会上推介、见面。以此解决资金困难、不知怎么干的问题,产生了优势互补、支撑多赢的良好效果。三是可持续。综合体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起来是不是可持续,关键在于是不是有支撑。我们致力于建设三个支点。第一是按照养老机构运作,体现独立法人,使之床位有人入住,既有补贴,又有收入,有资金流支撑;第二是协调赋能,通过与医保局协调,2022年新建成的100个综合体,均可以被确定为长期护理定点机构。第三是制度规范。会同发改等11部门出台《关于印发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建管扶用”23条措施》,打通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在建设、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堵点”“痛点”问题,有奖有罚、优胜劣汰,跟踪监管,为综合体(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提高制度保障。

  (二)养老试点牌。一是河西居家养老试点。中央深改委在《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天津试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着力破解大都市养老服务难题”。国务院办公厅将“天津市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作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之一予以通报表扬。民政部以《民政部简报》方式,对河西区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予以推广,并在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书面交流。二是和平智慧养老试点。和平区“‘智慧+’让居家养老更安全”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委联合确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区)”。三是西青农村养老试点。“智慧养老打造西青区农村生活性服务新模式”列入2022年全国农村社会化服务典型名单。(根据天津市民政局信息整理)

来源: 天津市民政局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返回]
电话:86-22-87938026
邮箱:hetong-1@163.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海泰华科三路1号华鼎智地19号楼2门